“经济全球化”进入曲折发展新阶段
◆ 国际社会没有中央政府,经济全球化所依赖的诸多基础设施、国际规则、国际标准等,事实上都掌握在某些国家或国家集团手中,这些国家同时还掌握了大量的资金、技术、信息,等等
◆ 对这些国家和集团而言,利用优势地位“收割”经济全球化,左右国际政治走向,获取更大利益,是一种巨大的诱惑
◆ 而这不仅会破坏这些国家的信誉,更会破坏经济全球化的正义性,并很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走向
文/韩立群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
每逢大变局时代,世界上正反两方面力量的对抗就会加剧,并伴随着各种动荡和曲折,经济全球化也是如此。
当前,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,经济全球化进入到一个更加曲折发展的新阶段。
2021年7月7日,在埃及伊斯梅利亚省,人们拍摄航行在苏伊士运河上的“长赐”号货轮
经济全球化实现的五大必要条件
要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首先要了解其实现的五个必要条件:和平、开放、联通、多样性、发展与正义。
战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因素,推进经济全球化,就要确保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大环境,既不能有一战、二战那样的全局性战争,也不允许在主要力量或大国之间出现直接且剧烈的武装冲突。
为实现经济全球化,主权国家要适当开放国境,包括现实和虚拟两方面,允许人员、商品、资本、技术、信息等要素在国境间往来。主权国家对国境的管理,要遵守一定的国际规则和惯例。
开放国境后,必须有承载要素往来的基础设施,经济全球化才能动起来。数个世纪以来,人类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之一,就是更好更便捷的联通手段。海上航路的打通、陆上交通效率的提升、航空技术的突破等,每一次都极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。金融信息交换、资金交割、数据库共享等虚拟联通技术的发展,又开掘了新的巨大空间。切断其中任何一条主干连通设施,都会对经济全球化造成严重冲击。切断任何一个国家使用这些设施的途径,都可能导致该国脱离经济全球化的主干道。
探索未知世界,获得更多财富,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早期发展。而在现代世界,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实现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。人员、商品、资本、技术、信息等要素在国家间流动,借助市场差异实现更高的收益。这种差异既体现在资源禀赋上,也表现为社会制度、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文化习俗的多样性。
发展,是各国积极支持经济全球化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目的。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“国际贡献”,理应是缩小南北差距,使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,实现更加全面且均衡的发展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经济全球化必须让更多的参与方看到发展与进步的希望,才称得上具有正义性,才能得到更多、更有力的支持。
破坏性力量正在加速累积
这些条件表明,经济全球化的顺利推进,需要有一套公平、公正、高效的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。遗憾的是,国际社会已经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很不完善,近年来又屡遭冲击,其结果就是各种破坏性力量不断累积,并对经济全球化造成严重冲击。
一是破坏和平的力量。纵观人类历史,特别是近现代世界史,最令世人痛恨的莫过于蓄意破坏和平的各种力量。破坏者或自己直接制造冲突,或在背后使坏、怂恿他国诉诸武力,更恶劣的是让诸多国家卷入纷争,自己坐收渔利。破坏和平、制造冲突、扩大战争,其结果必然是生灵涂炭、山河破碎、社会倒退。
二是破坏开放的力量。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。近年来,不少国家贫富差距增大、阶层固化、社会矛盾加剧,与此相关,民粹主义、排外主义、孤立主义、极端主义等沉渣泛起,有的结成党团,在拥趸支持下从论坛走向政坛,一上台便提出各种排外性政策,要求退出国际组织、关闭国内市场、切断交流渠道。
这些做法对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不仅体现在当下,更体现在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预期上。面对这些思潮的抬头乃至风靡,以及相应政治力量的上台,很多人开始怀疑经济全球化的未来,甚至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终结。
三是破坏联通的力量。经济全球化是难以阻挡的历史潮流,但它同时也是脆弱的,其所依赖的各种桥梁纽带极易受损。当前,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,全球范围内的人员往来受到阻隔,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,全球产业链、贸易链被迫重构。一些国家出于私利,企图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设施作为威胁他国的工具,动辄剥夺他国的使用权,赤裸裸地破坏经济全球化进程。
四是破坏多样性的力量。市场差异和多样化构成了经济全球化最初的动力,但对利润的追求,又使得资本竭力追求标准化,不仅希望生产标准、管理标准统一,还希望政治、文化、社会乃至宗教和道德标准都统一起来,减少因为多样化导致的额外成本和不确定性。这就带来了“标准向何处统一”的尖锐矛盾,与意识形态等本就长期存在的矛盾相叠加,加剧了国际政治的纷争,也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少人批判的对象。
五是破坏发展和正义的力量。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技术、新产业,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,也表现出强烈的独占性、垄断性特征。某些突破性技术一旦被独占,往往会迅速导致财富集中,剥夺他人发展机会。一些国家为独占发展先机,对他国严密封锁前沿科技。
复杂时局下,共同发展、均衡发展的窗口变窄,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。同时,发展权的时代内涵也在不断调整,发展权、生存权、排放权等问题的矛盾,正在成为南北关系的新内容,也成为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如果经济全球化导致南北鸿沟加大,不仅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,也会侵蚀经济全球化的正义性。
警惕经济全球化的整体异化
与这五大破坏性力量相比,一种更加危险的倾向,是将经济全球化整体异化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,个别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分工协作和相互依赖,撬动更大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安全等利益。
比如,分工协作大大提升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,许多国家为获得更高增速、实现更快发展,主动建立起与世界市场相配套的国内经济体系,进而对外部市场产生高度依赖,同时对国际政治的变动愈加敏感,一旦其对外交流桥梁被切断,便可能陷入严重危机。这种危机感面前,有的国家选择平衡效率和安全,强化安全防线;有的则相信世界不会陷入动荡,在追求效率的轨道上越走越远,安全防线极为薄弱。
尤为需要警醒的一点是,国际社会没有中央政府,经济全球化所依赖的诸多基础设施、国际规则、国际标准等,事实上都掌握在某些国家或国家集团手中,这些国家同时还掌握了大量的资金、技术、信息,等等。对这些国家和集团而言,利用优势地位“收割”经济全球化,左右国际政治走向,获取更大利益,是一种巨大的诱惑。而这不仅会破坏这些国家的信誉,更会破坏经济全球化的正义性,并很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走向。
来源:《环球》杂志
编辑:吴美娜
延伸阅读
总监制 | 史湘洲
监 制 | 杨 越
编 辑 | 喻千桓
如有收获,请点一下 ↓